第(2/3)页 干农业,就别太把自己当老板,太依赖于请人用人,请的人就相当于是在分担自己的利润。 而农业本来就利润小,风险大,稍微有点波折就会越陷越深。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跟谁有仇,就叫他搞农业。 他意识到自己把前世的思维和习惯带到了现有的管理之中。 很明显随着规模的扩大,这一套有点不适用了。 但新希望资本运作模式就适用吗? 苜禾农牧和新希望集团的战略规划里有一个很相似的点,都是希望以牧草或饲料为基点,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形成种植业(饲料原料)-饲料-养殖业-食品及乳业这样相对完成的产业体系。 不同的点可能是新希望全产业链经营的目的是控制成本…… 想到这,郭阳死去的记忆开始复燃。 他想起大四时找工作的经历,那时他就曾接触过新希望。 只能说新希望集团在成本管理方面确实很先进,尤其是人力成本控制。 员工工资普遍较低,费用控制得极为严格。 这也是新希望在利润微薄的饲料行业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郭阳从桌上拿起一份报纸。 上面还印载着让新希望集团引以为荣的一件事:下属一个子公司全体职工的工资总支出还不如同时期竞争对手正大集团子公司老总的一个月工资。 新希望集团最终靠着低成本将正大集团战胜了。 近年来,也许是看到迪康集团、华晨集团等的横空出世,快速成长。 曾经的华夏首富感觉到了失落和巨大的压力,于是对资本运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对资本运作,刘董事长曾有这么一句话:“搞饲料,七八千人,一年利润2个亿;搞地产,七八十人,一年利润2个人;搞资本运作,七八个人,一年利润2个亿。” 新希望集团对资本运作的钟爱可见一斑。 论资金实力,郭阳自问现在能调动的资金并不差于新希望多少。 差距主要是在资产规模、市场份额、营销渠道、生产设备、人才体系等方面。 那么苜禾农牧要学习新希望,加入这一摊乱局吗? 也许再这样慢条斯理的去布局,下游市场早就被瓜分完了。 郭阳在办公室来回踱步思考,一会儿坐下,一会儿又愣在窗前看雪。 这时他忽然想来支烟。 摸了摸口袋,才想起这副身体并没有抽烟的习惯。 不由叹息道:“果然苜禾农牧和新希望很像啊,浓浓的家长制作风。” “凡事老板一竿子插到底,员工一竿子桶到天。” “苜禾的许多重要人事调配和业务决策基本也是我一人说了算。” 即使郭阳没有系统的学过管理,他也知道这样的管理方式是有很大问题的。 公司的组织机构和相应职能形同虚设,既挫伤下级员工的积极性,又带来了不小的决策风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