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相比之下,国内的育种氛围就浮躁多了。 育种研究五年为一周期,要申报课题、争取经费、应付检查、评比验收; 要承受一年一报告、三年一大结、五年出成果的压力; 还要追求提级、升职、涨工资的目标。 所以育种立项时更愿意承担‘桃三杏四梨五年,种枣一年就见钱’的课题。 更有快捷者,比着瓢,画个葫芦,直接引用材料,套搬育种方法。 一两年就吆喝着,类郑单958,类先玉335上市了。 先玉335的选育则是另一番场景,规范化、程序化、数据化的商业育种平台。 有预见性的育种,资源共享,育种目标紧贴市场,经费充足,方向明确。 每个杂交种商业化前至少要经历100多个试点和200多个农民地块种植试验。 育种人员也没有争经费、评职称、报成果的困扰。 兢兢业业,专注研究,耐住寂寞,经受失败。 十年磨一剑,一出手即风风火火,遍地开。 同样的,郑单958、农大108和掖单13等国产优异品种,也都是在专注研究,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培育出来的。 以郑单958为例,其育种者从事玉米育种20年,没有育出优秀品种,没有高级职称,甚至没有相应的福利待遇。 退休后,其在没有经费支持的情况下继续研究,没有试验场地。 最终,在基层一家农场育成了郑单958,此后,连续9年居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第一位。 郭阳沉思着, 郑单958,先玉335。 这是天玉1号当前和未来的强力竞争对手了。 未来10年,国内杂交玉米种子的头把交椅只会在这三者中诞生。 说实话,郭阳有绝对的信心。 他对郑单958太熟了, 对其优缺点了如指掌! 至于先玉335,虽然比郑单958品质更好,产量抗性更优异。 但才上市推广的品种,也只配捡拾天玉的残羹剩饭了。 玉米种业的王者只能有1个。 天玉1号! …… “谁有958,今年准发家”,徐小雪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回到城市的她,又恢复了都市丽人的模样,青春靓丽,肤白貌美,曲线婀娜多姿,惹人注目。 只是其精神状态好像还没从乡下带回来。 用句不太雅观的形容,仿佛一条在乡下住了一个月,又突然回到城市的狗子。 既放心不下不下村里的鸡鸭鹅,也心疼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就这么没了。 快到公司时, 徐小雪看了看隔壁的京城德农公司,员工都像打了鸡血似的,忙个不停。 不由有念了念,“谁有958,今年准发家。” 近来,离开鲁省后,她又先后跑了豫省,徽省等黄淮海玉米主产区。 如今又回到了京城,期间从经销商口中,听到的最多的就是这句顺口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