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轻易的拿到了天玉1号的亲本材料。 发出了灵魂一问, “你就不怕别人仿制?” “天玉1号的培育具有偶然性,科研人员可以快速培育出很多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类似品种,但想和天玉1号媲美……” 郭阳话没说完,给堵老留足了自我想象空间。 堵纯想着,只靠改良、跟风,确实难有上佳表现,大多是昙一现。 但天禾也足够大方。 “天玉1号只是一个优良的玉米品种,有它的生存周期,不可能一劳永逸,更优异的系列品种正在路上。” “我拭目以待。” “何不亲身参与进来呢。” “嗯?” 郭阳发出了邀请, “天禾的育种平台已经搭建好了,现在正广邀人才,也想聘请堵老在天禾挂个名,发挥一下余热。” 堵纯摇头摆手,拒绝了。 “我有单位,也就不参与了,也帮不了什么忙。” “天禾的研发经费充足。” 堵纯说:“和钱没干系,我只是习惯了,离不开土地。” 感叹了句,堵纯目光突然变得凌厉,“天禾下一步育种目标还是全国性的大品种?” 郭阳笑了笑,“不一定,大品种虽好,但区域性的优势品种更能应对各种自然条件。” “确实,现在的风气不太好,都想搞大的,哪有那么容易啊。” “任重道远啊,这么多年过去了,美利坚的玉米平均单产依然是国内的近2倍。” “这是玉米育种人的耻辱!” 郭阳挑了挑眉,“不只是高产品种,在栽植管理水平上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堵纯摆了摆手,准备离去。 “记住,新品种研发时,脑子里要有一张全国农业的布局图。” “多走走,多看看。” 老人的步伐坚定,背影如刀。 郭阳仿佛看到了前身的影子,我本农民,岂怕耕耘。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