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最好是这样,集团目前在谋划嘉峪关和九泉之间的戈壁滩。” “好,我调整下规划。”余洪海说道。 郭阳也从对未来的畅想中回过神来。 新项目落地还有路程要走,但今明两年的收入要想达到预期,就得抓好当前的生产工作。 农机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很难出差错。 但牧草种植加工,制种生产,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太大,一刻也疏忽不得。 郭阳又在京城呆了几天。 期间,受到了一些领导的接见,言辞之中尽皆是对金塔和五原盐碱地的赞扬。 ‘激活盐碱地,打造新粮仓’,已成为华夏未来一个阶段内的重要工作。 苜禾最大的任务就是全力生产苜禾1号种子,保障种子的供应。 除此之外,今春沙尘暴再度袭击京城,眼看奥运会在即,京城‘蓝天计划’却频频受阻。 三北的沙漠治理也刻不容缓。 尤其是某位老人,两年前发出了“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声音。 近两年,沙海农牧前后在民勤青土湖沿线的沙窝里投入了数亿资金,数万人压沙栽树两年多时间。 一抹绿色已挡在了两大沙漠的中间。 嘉禾为民营企业做出了表率,但上层也希望嘉禾能承担更多。 郭阳顺其自然的抛出了新计划。 同时,关于罗布泊钾盐项目国开投也松开了口子。 他了解到,自从德隆系罗布泊钾盐项目融资出现问题后,是发改委邀请国开投接手罗钾项目。 并邀请中咨公司做了前期论证,提出两条意见。 其一,罗布泊自然环境恶劣,配套设施严重缺乏,水、电、交通都存在问题; 其二,罗钾项目在融资担保上的问题还没有理清楚。 这也让嘉禾集团有了参与的机会。 最不济在环境治理方面,嘉禾是专业的。 合作谈判和签订框架协议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消息不可避免的被外传。 连续几天,银行抢着找上了给嘉禾提供贷款。 很快,嘉禾需要融资的消息不胫而走,各路猎手就像闻着腥味的狼,纷至沓来。 郭阳这时已登上返回九泉的飞机,稍作休整后,就将前往疆省。 …… 岛国,某港口。 一派繁忙景象。 码头上停满了各种各样的集装箱,吊车不停地来回穿梭,将集装箱从船上吊下来,然后放上码头或装上船。 一艘华夏来的货轮驶入港口,一番交接和等待后,海关来了。 波多野正丈是海关的检查人员,他例行其事的开始检车消毒证书等证件。 货轮是一艘中大型集装箱船,大约能装6千多个标准集装箱,吸引了众多的注意力。 几个白人走了过来,看了看货轮上的集装箱。 “波多君,这批货从来哪儿的,还需要抽检吗?” “华夏来的苜蓿草产品。”看了看单子,波多野正丈也有点诧异。 华夏的牧草?还真是少见。 海思皱起了眉头,看到两个黄皮肤模样的人在一旁和海关人员沟通着。 他原以为是岛国人,原来是华夏人。 难怪需要抽检。 亚洲国家没有一个列入岛国的清净区,相反,美利坚的苜蓿出口到岛国却可以享受免检的优厚待遇。 海斯打量了下货轮,几乎装满了,脸色沉了下来。 海思对波多说道:“那你可得好好检查检查,华夏的苜蓿加工容易出问题,熏蒸消毒上更是偷工减料。” “例行公事而已。” “有多少吨?”海斯问道。 “17万吨?”波多看着报关单,似乎也不太确定。 海斯皱着眉头,望着集装箱船,总感觉哪里怪怪的。 波多组织人员随机抽选集装箱打开,出人意料的,产品很整齐,很规范。 酪农协会的人也来了,满意的点点头,去华夏考察的人对苜禾赞不绝口,还是有原因的。 肉眼看不出任何问题。 草捆、草块、草粉,逐一的抽查。 随后又是相关的检疫,忙碌了近一天才算是完事。 没有任何的问题! 酪农协会的人很满意的接收了货物,随后暂时移交到仓库里存储起来。 酪农协会从华夏进口了一船苜蓿的消息却很快的就扩散了出去。 酪农协会可是岛国最大的奶业组织,一向对牧草的品质很高。 华夏的这批苜蓿居然能得到酪农协会的青睐,无疑是让人大跌眼镜。 何况采购量还那么大。 很多牧草大户都通过各种渠道打听起来。 爱媛县的一家居酒屋里,岩田慎太郎有点醉醺醺的。 “岩田君,华夏的苜蓿是从哪家公司进口的?有质优价廉的渠道可不要藏着捏着啊!” “苜禾农牧,一家华夏西北的公司。” 岩田撇了眼,“苜禾的产品质量确实好,但价格可不便宜。” “比美利坚还贵?” “嗯,最高等级的每吨要贵上四五十美元,普通的苜蓿差不多。” “嘶……那么贵?为什么还要从华夏进口。” “营养成份含量高,物有所值。”岩田一边小酌,一边又补充道,“不是17万吨,是26万吨,还有9万吨要等1个月。” 太贵了! 知道苜禾的价格后,很多人都望而却步。 岛国之所以想摆脱对美洲苜蓿的依赖,其重要原因便是价格! 没想到来了个更狠的。 “华夏人想钱想疯了吗?” “这么高的价格,华夏国内的农民不得全部改种苜蓿了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