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如果说当8.8亿吨这个数字出现在新闻快讯时,还有人没理解到什么意思。 那么当占全球粮食产量比例出来时,前后的鲜明对比,就一切都明白了。 即使郭阳都被震撼了。 粮食产量竟如此高了! 他在心里默算了一下,近几年平均不到10%的增速,这么一换算似乎也能接受。 但还是离谱啊! 原时空国内粮食总产量最高峰应该是7亿吨左右,相差了足足1.8亿吨。 然而,这一次的8.8亿吨里面,还包含了完全能自给自足的大豆。 原时空则更多是玉米,大豆依靠进口。 粮食结构的差异,让8.8亿吨这个数字的含金量十足! 不出意外, 这个数字也饱受质疑,尤其是国外粮食产量大减的情况下。 正常情况下,美利坚和阿三分别排粮食产量的二三位,大约为4亿吨和3亿吨。 然而,两者的产量预期都近乎腰斩。 反而,国内在大涨。 这怎么看都透露出一股不对劲。 有人开始阴谋论了。 猜测是不是东大暗搓搓的对这两个国家下手了。 不过这种猜测没有根据,而且超级抗性杂草是能人为制造的? 那孟山都估计能笑醒。 阴谋论站不住跟脚,有人便开始怀疑国内粮食产量的准确性了。 一边是国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高楼越盖越多,农村人口减少,抛荒的土地增加。 另一边却是粮食产量连年高增长,有一种割裂感。 在粮食总产量的快讯出来后,便有媒体和大V在各种渠道质疑数据的真实性。 “模范田小麦亩产1200斤与农民实际600斤的收成形成荒诞反差,我们是否在重演人有多大产,地有多大胆的闹剧?” “增产奇迹与天灾矛盾如何解释?” “近两年曾通报多起粮仓‘硕鼠’案例,粮仓购销领域尚且蛀虫横行,产量统计环节岂能独善其身? 当‘安全感满意调查’沦为有奖诱惑的标准答案,谁又能保证实割实测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皇帝新衣?” 种种言论都很有市场。 而且恶意满满。 就差没直说: 我不信你的统计数据。 而在同一时间,以法德等为代表的西欧产粮国家也在怀疑8.8亿吨的真实性。 “如果这是真的,全球粮食产量第二到第四的国家加一起,也比华夏低!” “新的粮食霸权在形成!” 面对这种种疑问,农业部对外声称在新闻发布会上会有相关解释。 这也是惯例了,每年都有一场这样的发布会,只不过今年受到格外关注。 国内外都在等待这场发布会。 有人期待华夏的粮食是真的,并准备好了钞票。 也有人不希望这是真的,甚至就算是真的,也要让人怀疑它是假的,因为这将继续推高全球粮价! 国内民众也在等一个解释。 一时, 国内外媒体都齐聚京城。 终于, 发布会在10月的一个早上召开,农业部新任领导和几位相关领导出席。 面对众多媒体记者,新任领导面色平常的坐在椅子上,身前桌子上摆着发言稿。 他就这么平铺直叙的念了一次。 重复了一次全国粮食总产量, 8.8亿吨,没有任何更改,而且念这个数字的时候还格外加重了语气,铿锵有力! 随后就是一些严肃的公文通稿,大致解释了产量是怎么来的。 不过,新任领导注意到,现场没多少人在意他说的这段内容。 反而跃跃欲试的等着提问。 那就来吧, “下面开始记者提问环节。” 就在这一句话落下时,现场就举起了无数双手,他随意挑了一个有些面色不善的女记者。 艾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第一个抽中了,她是来自法新社的记者。 在过往法新社的宣传中,东大在法新社的镜头中一直是强权的代表。 同时,法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在全球同样占有重要地位。 在美利坚和阿三倒下后,法国也有望在新一轮粮食危机中获益。 明眼人都知道她来者不善。 但她偏偏被第一个抽中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