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白影谈基础,那朱铨就谈精神!不同的角度出发,直接解构了白影刚刚的论点!” “条例清晰!” “游刃有余啊!” “气势爆表了!” “毕竟是国家队成员!白影姐姐输给他,不丢人。” ... 朱铨继续陈述自己的观点,道:“为什么? 因为主持人啊,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新闻事件的观察者,也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记录者。 主持人,好的主持人一定要懂得把事实去收集,一定要懂得讲出这个故事后的道理,内涵和一些更加深邃的东西。” 这时,镜头给到了坐在点评席的上康光军与董琴,两个人都露出满意的神色,微微点头。 而当镜头又继续扫向台下的评委们时,几乎每个大佬,都是面带着微笑,竖耳聆听朱铨的观点,脸上满意的表情与康光军、董琴两人无异。 这些人的表情,无一不是表明了一点: 朱铨稳了! 朱铨继续在台上侃侃而谈着:“在传播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叫做:“新闻是历史的第一卷手稿。” 我想在这个手稿里面事实的部分,也就“物”,可以交给记者和其他的人来处理,而在精神的部分,也就是“理”,应该由主持人来去升华。 因为这样才可以让这个厚厚的书更加地深邃、更加地丰富、更加地耐人寻味。” 这次,朱铨开始阐述“理”高于“物”的要点,可以影响到更多的人,与白影刚刚的例子形成对比。 朱铨继续的抽丝剥茧,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论点,嘴角微微上扬,继续说道: “感谢白影刚才分享了这么感人的例子。 我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所以我其实相信物质决定意识。 但是我更觉得在主持人的层面,我们应该反映出来的是意识去反映物质。” 此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人全都讶然,这是准备正面硬扛了吗? 白影刚刚说的“物质决定意识”,现在朱铨就要加个限定的条件,讲述“意识反应物质”! 还真的当初哲学题来比了?! 所有人都坐直了身子,全神贯注的听着朱铨接下来的话,不愿意错过任何一句。 因为他们知道,高能即将来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