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下)-《巨星从主持人大赛开始》


    第(2/3)页

    朱铨原先可以容忍旧减洼队将这个问题回避掉,但是现在,为了完全消灭干净正方,那必须拿出来“晒一晒”。

    经过了上一段平实的说理,积蓄起来的情感再一次喷发,但两次情感高潮实际上是不一样的。

    因为第一次的基调是激昂,而第二次可谓是高华。

    在抑恶扬善的基础上,朱铨跳出此次辩题之囿,从更宏观的层面看待人类的长远发展,从人类进步角度来思考此次的辩题。

    这种立论层次已经决定这最后的升华气势基调的不凡。

    而华丽的文字,整齐的句式为情感的迸发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渠道,而观众与评委顺着前面的几次气势起伏听下来,必然为这样的优美文字所折伏,而此时陈词的最大效用也就达到了。

    众观众们完全被感染,掌声更加的热烈。

    在论述阶段,经过了第一段的情感喷薄,朱铨进一步论述也就更易为观众所接受,此时,采取相对平和的语气可能更利于思想的传达。

    而此时,陈词的基调也适时的调整,整体基调趋于平缓,而陈词中特别讨巧的一点是,利用旧减洼的事迹做为论据。

    “良言一句三冬暖”,台下的旧减洼的观众听到这些褒奖,恐怕心里不转向反方也难。

    这是在台下时,蒋建昌随口一提的,建议在辩论时尽量的要用到一些旧减洼本身的事迹来,从而来缓解自己在旧减洼本土作战,对阵的还是旧减洼队的不利形势。

    没想到自己的随口一个提点,居然被朱铨在最后,以这样的形式呈现出来!

    太棒了!

    完美!

    不仅如此,关于社会教化体系的论述无论是在可行性上,还是合理性上,朱铨提出来的东西都远远地超过现在已有的正方旧减洼队的立论。

    朱铨所说的这种立论的高屋建瓴使得整个陈词在格调上都高出正方旧减洼队一筹。

    朱铨接着说第三点,道:“第三,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调动一切社会教化的手段来扬善避恶。

    光阴荏苒,逝者如斯,在物质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而人类的精神家园可谓是花果飘零。

    在这个时候,我们要警惕,“人性本恶”这个基本的命题。

    可喜的是,在东方的大地上,我们说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已经从一阳来复开始走向了新的春天。

    我们也相信,通过传统文化的精华,必将使人类从无节制的欲望中合理地扼制并加以引导,从他律走向自律,从执法走向立法。”

    朱铨台了一手华国的做法,不逃避这个问题,而是积极地去应对、去解决,颇有一种《联播新闻》主持人的既视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