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章 弥天大谎背后的阴谋-《巨星从主持人大赛开始》


    第(2/3)页

    我们环顾这整件事情的发展,那就是通过媒体鼓吹“全球变暖”,接着再用看似专业的研究来证明,并同时拍摄大量关于“全球变暖”的灾难片,这“三步走”的战略慢慢的灌输给普通民众。

    而等到全世界都共识“全球变暖”这一假的事实时,就推出了所谓的“碳排放权”这一虚拟资源。”

    顿了顿,丁仲礼院士继续讲解道:“所以理顺了这整个事件,我们就很轻易的就明白了它们的目的何在。”

    “想维持它们的霸权地位,实行垄断的政策,遏制住我们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势头...”

    朱铨说出了丁仲礼院士话里面隐藏的意思。

    这也是先前在一开始采访时,丁仲礼院士浅尝辄止的话。

    “那您是怎么发现的呢?”

    朱铨疑问道。

    丁仲礼院士没有直接回答朱铨的问题,而是开口说了其他另外一件事情:

    “我在看到IPCC通报的研究结果时,我看到他们的的遣词造句,处处都是“大约”、“可能”、“疑似”、“或许”...这些根本不存在准确的词汇,甚至于连最后的结论也是以“很大可能”为副词。”

    朱铨引申并总结概括道:“您的意思是,您在没有开始研究的时候,仅仅看了这一份报告,就发现了不对劲,才着手研究?”

    “研究是一直在研究的,只不过那份报告的出现加速了我的研究速度。”丁院士回答道:“这个报告,任何人看到了原文,都会觉得匪夷所思吧!疑点满满吧!可就这样的一份报告被西方媒体却称作了“权威调查结果”,是不是背后的“阴谋”更盛?”

    “这背后的阴谋就是您之前告诉我们的那些!”朱铨再次点题,并继续发问,试图让丁院士详细的讲解一下:“那这份报告的结论,并不是一个事实判断,而是一个价值判断,并包装成了“事实判断”。”

    丁仲礼院士对于朱铨的专业归纳总结很是满意,这两厢一对比,简直就看出来了柴静儿与朱铨在思想境界上的差别。

    倒不是说朱铨在学识山比柴静儿高多少,而是说“屁股正”带来了“角度正”,从而得到的“观点与结论正”。

    公知、香蕉人等这些崇洋媚外的人,在他们的角度上来看,替他们的主子着想,为他们的主子发声,那是再正确不过的事情了。

    所以,就算再怎么跟他们解释,所站的立场不同,那他们也还是没有办法认同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