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铨顺势又问:“小钰,那你的同桌,他上了初中,跟小学的时候有什么变化没?” 李亦可与李亦奇是不同的两个人格,那势必会有很大的不同。 而他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的母亲最大的期盼,也是造成这个“分离性身份障碍”的原因所在。 “唔...”朱钰抬头思考道:“好像是成绩好很多了。” “成绩?” 朱铨确定性的问道。 “对!”说到此处的时候,朱钰嘴巴一撇,叹了口气,道:“说好的一起扑成狗,结果他却熬出了头。” “说人话!” “我初中的时候还是班上倒数前三,他却从原来的跟我不分伯仲,变成了班里面的学霸,经常性第一,持续性前三,额...正数的那种。” 当朱钰说出这些的时候,朱铨已然明白了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才造成了这个情况。 原来是因为成绩!!! 李亦可的成绩不好,一直都是班级里面倒数的存在,而他的母亲就十分的痛恨,在家里面对李奕可进行“惩罚”。 什么惩罚不一定,大概率的不是体罚,而是精神上的折磨。 年纪小小的李奕可就萌生出了一个念头: 是不是我学习成绩变好了,妈妈就会爱我了。 就这样为了得到妈妈的爱,他努力学习,他努力学习,他一直努力的学习,奈何收效甚微。 更进一步,李亦可就分裂出来了李亦奇。 与李亦可不同的是,李亦奇是个学习成绩很好的人,成为了李奕可一直想要成为的人,获得了母亲的爱。 而且,这“奇”和“可”只差了一个“大”字。 从语词联想上来说,把分裂出的人格用了一个和“奇”字象形的“可”字,应该是有意义的。 “大”这个字,在哥哥、弟弟的分化中是有意义。 这下子,这就说的通了! 朱铨一下子就弄明白了这一系列的流程。 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但是从因果关系而言,朱铨的猜测相当的合理。 “对了,李亦可之前给我一份生日礼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