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起初的时候,苏轼没地方住,当地的市长徐君猷由于很欣赏苏轼的才华,就借了江边的一个驿站——临皋亭给苏轼住,从此之后在阿Q精神的主导下,苏轼便开始了通过“自我麻痹”来获取“人生财富”的道路。 在住的方面,虽然房子很破,但是苏轼说: “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 什么意思呢? 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苏轼说:“我这房子虽然漏雨是吧,但是我这是江景房,我出门直走就是江,江里的水可是峨眉山的水,而且这江上的山、水、风、月都是我的。我听说那个谁谁谁造了一个很豪华的园子?和我这比怎么样?比不过吧!而且他的还要交税呢,我的还不用!” 可以说是蜜汁自信了吧!” “既然有人说‘住’了,那我就说说吃吧! 虽然苏轼吃不起富人吃的羊肉,只能吃穷人都不屑于吃的猪肉,但是苏轼愣是用这没人要的猪肉做出了一道千古名菜“东坡肉”。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啥意思呢? 苏轼先是交代了东坡肉的做法,然后说:“有钱的人不肯吃,没钱的人不会吃,还好我厉害!我做的香呀!管他们呢,我自己先吃个爽快再说。” 就这样苏轼又解决了吃的问题。” “我来总结一下吧!苏轼在黄州写的诗成了名篇、做的“东坡肉”成了经典,“东坡”无人不知,“为甚酥”“错放水”成为了千古玩笑话,“东坡帽”被人追捧,《枯木怪石图》、《寒食帖》都成为了无价之宝。” “受教了!” “自古弹幕出人才!(滑稽)” ... 节目继续进行,而国视后台的工作人员在看到那几个解释的弹幕时,直接给保存了下来,心里面潜意识认为这个在接下来有大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