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突然,“砰”的一声,扮演伤员的周锐(按照规则,各队需指定一名队员模拟重伤状态)身体猛地一颤。 模拟击中传感器的蜂鸣声响起,他应声倒地,左大腿“鲜血”汩汩涌出(模拟血包),同时伴有“骨折”标识。 “遇袭!伤员倒地!警戒!”李明浩立刻下达指令。 几乎在周锐倒地的瞬间,苏寒已如猎豹般扑至其身旁,并非盲目冲撞,而是利用掩体规避可能的“敌火”。 赵猛、孙宇迅速抢占左右有利位置,架枪警戒,目光锐利地扫视前方。 王婧和陈璐则负责侧翼与后方安全。 整个反应过程快如闪电,没有丝毫犹豫和混乱。 苏寒跪倒在周锐身边,眼神冷静如冰,双手却稳定而迅速。 “判断伤情:左股动脉模拟破裂大出血,伴股骨开放性骨折!”他清晰报出伤情,声音穿透模拟的爆炸声,传入裁判和观摩者耳中。 止血是首要任务! 苏寒迅速取出旋压式止血带,精准地绑在周锐大腿根部的正确位置,用力旋紧! “止血带时间!”他大声报出操作时间,这是后续救治的关键信息。 紧接着,他利落地剪开伤肢裤管,暴露伤口,用无菌敷料覆盖包扎,然后利用卷式夹板对骨折部位进行临时固定。 他的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迅捷,符合战场救护规范,没有丝毫多余。 与此同时,赵猛和孙宇的警戒滴水不漏,不断用简洁的手语和低语沟通,模拟压制可能存在的“敌人”。 王婧则利用设备监控周围“敌情”,并及时向李明浩汇报。陈璐准备好担架,随时准备接应。 整个团队如同一台咬合紧密的齿轮,在苏寒这个核心的驱动下,高效运转。 “救护完毕!准备转移!”苏寒完成最后一道固定,沉声道。 赵猛和孙宇立刻收缩防线,与王婧、陈璐协同,迅速将周锐转移到担架上并固定好。 “转移队形!交替掩护!”李明浩下令。 苏寒和李明浩抬担架前侧,赵猛和孙宇一左一右护卫,王婧和陈璐断后。 小队开始向安全区转移。 转移途中,“敌火”并未停歇。激光束不时从隐蔽处射来。 华夏小队成员展现出高超的战术素养,利用地形灵活规避,同时用模拟武器进行反击掩护。 抬着担架的苏寒和李明浩步伐稳健,极力保持担架平稳,避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赵猛和孙宇如同移动的堡垒,用精准的“射击”压制着模拟火力点。 他们的配合默契到了极致,无需过多言语,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便能心领神会。 整个转移过程紧张、惊险,却又行云流水,仿佛一场精心编排的战术表演,却又充满了真实的战场压迫感。 最终,华夏小队安全将“伤员”转移至后方指定安全区,随队裁判(由中立国医疗官担任)立刻上前检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