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杨广平静的抛出自己的问题,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态度。 紧接着,就是观察着群臣的反应。 而在杨广话音落下之后,群臣亦是各自思索起来,他们目光相对,想法不一,想要交谈,却因为杨广在此,不敢太大声。 很快,在短暂商讨之后,有一名大臣站了出来,毕恭毕敬行礼道: “启禀陛下,微臣觉得,此事我大隋还是不要掺和得好。 在此之前,微臣也曾听说过那萨珊王朝之名,此国的实力,虽然无法与我大隋相提并论,却也是一方霸主,实力不容小觑。 尤其是萨珊王朝距离我大隋路途遥远,若是劳师动众,出兵支援,必然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说到底,这吐火罗国虽然名义上臣服于我大隋,却不是我大隋疆土……” 大臣侃侃而谈,阐述着自己的想法,也有不少大臣点头附和。 显然,他们的想法也和这名大臣差不多。 吐火罗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如今打不过敌人,就向大隋求援,这要是大费周章支援,实在是得不偿失啊! 并且,那萨珊王朝能够将吐火罗国逼到这等程度,实力不容小觑,为了这样一个边缘势力,与一方大国为敌,不是明智之举。 现在的大隋固然强悍,但局面尚不稳固,再加上营建洛阳、开河等大工程同时开启,也没有余力做这件事。 从权衡利弊的角度,不予理会确实是最明智的选择。本身吐火罗国与大隋路途遥远,就算被灭也无关紧要。 反倒是开战,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但很多时候,人的想法不能单纯从利弊来看。 杨广不动声色,目光深深从方才大臣身上掠过,他继续问道: “爱卿所言有理,那其他爱卿还有何见解,不妨也说来听听?” 紧接着,又有数名大臣站了出来,但他们的说法,与方才那人一般无二。 直至在队列前方,一名大臣拱手道: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诸位大臣所言不妥,此事我大隋绝不能置身事外!”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