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节 市井生活-《名门财女》
第(2/3)页
姑嫂三人忙开始装备晚饭,盛粥的盛粥,装粽子的装粽子,等提溜着东西去了正屋里,却发现不知何时,老爹和大哥二哥几人正在堂屋里说话。摆好饭桌,一家人吃了饭,因也没什么可收拾的,吴氏一个忙活就可以,八娘便央了曾不疑同意,她们兄妹几人一道去夜市上逛逛。老大老二自然不会凑这个热闹,四郎也不耐烦和几个小的出门,各回了屋子。
朱氏想着还有些物什要买,便取了贯铜钱,让五郎和七娘分了用锦袋装着,系在腰间,兄妹几个并两个小侄子,一道晃上了街。
此时的南丰城,已是华灯初上,因无宵禁,街上的行人,反倒比白天更多。等到了城中的夜市,就见街道上人流如织,家家门前挂着灯笼,铺铺门内灯火通明,直把个南丰夜城,照的亮如白昼。
历史上的赵室北宋是个承前启后的年代,物质科技高速发展,对外贸易昌盛繁荣,四大发明有三大发明,就是出在宋朝,曾八娘虽不太清楚如今这个大宋国是否能与前世的宋朝相比,但就她所了解的情况来看,这柴室大宋,丝毫也不比赵室的北宋差上一点。
南丰虽不过是建昌军的一个小县,但是江西本就是富庶之地,听二哥说过,大宋一年的岁贡,有三分之一出在江南路,江西又是江南路有名的富庶之地,风气开化,教育昌兴,百姓安居乐业。
南丰虽是小县,但唐末五代时的战乱并未祸及,百多年休生养息,田地肥厚,山水围绕,出产极丰,大概是因快到端午节的原因,夜市上人头攒动,身着华服头带幞帽的,亦或是布衣长衫麻葛短衫的,再则是绫罗绸裙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富贵贫贱,各色人等,络亦不绝。
沿街两边各色铺子林立,什么纸札铺、桕烛铺、刷牙铺、头巾铺、粉心铺、药铺、七宝铺、白衣铺、腰带铺、铁器铺、绒线铺、冠子铺、倾锡铺、光牌铺、云梯丝鞋铺、绦结铺、花朵铺、折叠扇铺、青篦扇子铺、笼子铺、销金铺、头面铺、翠铺、金纸铺、漆铺、金银铺、犀皮铺、枕冠铺、珠子铺……人人都说360行,可有宋一朝,据说有大小行当,足有四百多行,可见宋时的商业是怎样的发达。如今虽说历史的脚步出了点小岔子,但时代的步伐却未必有多大改变。
除了各色坐商店铺,街面上还有挑担的货郎,玩杂耍的,斗关朴的,有摆摊算卦的,有卖各色吃食的,在兜售玩意儿的,各种奇怪的吆喝唱腔儿此起彼伏。
八娘极爱逛早市和夜市,看这些充满了生活气息生动画面,更爱听小商贩们千奇百怪的揽生意的吆喝唱腔,言必有韵,内容各各不同。都以新奇引人为目的,从而招揽生意。说起来,前世一次吃馓子时,听祖父说到个关于关于宋人因吆喝生意用词出奇而致罪的笑话。
说是宋哲宗绍圣年间有一个卖馓子的,独创了一种叫卖声:“亏便亏我也!”意思是俺的馓子卖的便宜宁愿自己吃亏也要让顾客得到实惠。这叫卖声听起来除了不知道卖的是什么东西之外看不出有什么出格的地方,可这位卖馓子的小贩偏偏因为这叫卖声挨了一百下棍棒。原来,当时的皇后孟氏被废掉,被贬到金水门外的瑶华宫居住。
卖馓子的这位老兄哪里知道这个?每次走到瑶华宫门前的时候就放下担子叹息一声高叫“亏便亏我也!”在被废掉的皇后住所门前叹息一声本身就让人怀疑报有同情心理,再喊一声“亏便亏我也!”更是有鸣冤叫屈的现行,开封府的捕快把这位老兄抓到府衙打了一百杖。挨了打之后卖馓子的老兄才明白吆喝声也不是能随便创作的,但生意还是要做,做生意不吆喝又不行,于是这位老兄又创作了一句新的吆喝声:“待我放下歇则个!”
好在当时北宋还没有太上皇,不然的话“待我放下歇着个”又会被人怀疑和太上皇放下权力退居二线有关了。如此说来,这苦逼的小货郎,也还不算苦逼到家。
现在的这个大宋国,显然也是如此,夜市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八娘每次想到这么个典故,再听那些吆喝声儿,总是抿嘴而笑。
心中却又乡愁满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