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节 千金临门-《名门财女》


    第(2/3)页

    众人便笑着散了,吴氏便去钱罐里取了五百文的一吊钱,同八娘一起去了菜市买菜沽酒,打算中午让家里人好好贺庆一翻,另婆婆毕竟是三十多岁的产妇,还炖些大补的汤水,因也提前准备了些,但如今天气热的很,东西存不住,所以新鲜的食才,还得现买才行。

    姑嫂二人挎了竹篮上了街,八娘想起前世时,她们家乡的产妇兴用馓子催生奶1水,娘年龄毕竟大了些,也不知奶1水足不足,又知道这会儿馓子并不叫馓子,因是寒食节的吃食,所以叫寒具,八娘就道:“嫂子,你可知道哪里有寒具卖的?”

    “这会儿买寒具做甚?”

    八娘想了想,才道:“我翻医书时,记得曾看到过,说是寒具细环饼有催奶的功效,不如买些回去,煮了汤,给娘吃,兴许有用呢。就是没用,这会儿吃着也是个新奇。”

    寒具原是因着寒食时不能生火做的替补吃食,平常很少吃这个,馓子是寒具的一种,又叫细环饼,唐朝是刘禹锡就曾作诗赞美过:细手提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梦,压扁佳人缠臂金。

    一想到这,八娘倒想起道菜来,这会儿正是丝瓜结的盛的时候,刚好中午做一道丝瓜茶馓汤,兴许家里人吃了喜欢也不一定,且这道菜对娘的产后身体也好。

    吴氏想了一下道:“这会儿也没知有没有卖的,不过离这里不远,倒是有家点心铺子,要不去问问?”

    左右也不赶时间,八娘就拉着吴氏一道去,铺里放点心的簸箕里刚好放着一些,只可惜团盘太大,条也粗的很,和她前世熟知的淮安茶馓相差太多。馓子这道食点,几乎可算得上是各民族的传统美食,差不多每个民族都有这道点心,不过淮安茶馓与其它地方的馓子又有不同,其外形细如线,黄如金,环环入扣,丝丝相连,没有断头,有荷花形,扇子形,宝塔形,梳子形,宝塔形等,远比其它地方的馓子要精美的多。

    明朝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过:馓性甘味咸,湿,无毒,有“利大小便,润肠,溢中补气”的功用,因此曾云善前世时,祖居领近的几个县市,都有产妇产后吃馓子的习俗。还有句有意思的欲语“坐月子不吃馓子——亏了”的说法。

    且不说这个,馓子吃起来也方便,可做汤,可炒菜,还可以干吃或是用水直接泡了吃。

    八娘问了价格,一斤五十文,也算便宜,便让店家称了买了两斤,这才同吴氏去了菜市。

    在菜市上挑挑捡捡,听着各种有细味起来极有意的叫卖吆喝声,那种浓厚醇美的生活气息,叫人十分流连,不自不觉,竹篮里已装满东西,一只杀好的乌鸡,两条鲫鱼,一斤精肉,另还给老爹买了些下酒的猪头肉,并几样时令蔬菜,八娘手中还提着用干荷叶包好的二斤所谓细环饼,路经酒庄里,又沽了两斤好酒,姑嫂二人高高兴兴回了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