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节 小和尚林昭庆-《名门财女》


    第(2/3)页

    八娘一笑。

    就听蔡君谟听到林昭庆提到“亲近”二字,咳了一声,八娘想了想,这林昭庆小小年纪,就算得上一方人物,她自然是要结交的,便笑道:“小弟求之不得。”

    蔡君谟暗瞪了八娘一眼,这才笑着岔过话题:“林昭庆,你今日见我,可是有事?”

    林昭庆正色道:“小民之所以能创下今日之业,亦是得大人之福,并无其它事情,只是听说大人将入京为官,小民深受大人恩泽,想亲口对大人说声谢字而已。”

    蔡君谟道:“本官受朝庭俸禄,为百姓办些实事,原是份内之事,感谢倒是不必。倒是听了你的事,原也想见见你。你能在如此年少之时,短短两三年内,便做出一翻叫整个泉州百姓都为之骄傲的事业来,以后也当再接再励,万不可耽于这点成就而滞步不前。你是泉州人,从小生活在泉州,永兴商行的辉煌,你也当比别人更加清楚,我问你,假以时日,你可有信心能超过永兴商行,也打造出一个叫咱们大宋人骄傲的大商行出来?”

    缔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商业王国,这是林昭庆的梦想。

    林昭庆见问,默了一下,便傲然道:“那是小民毕生的追求。”

    蔡君谟击掌,亦正色道:“你今日这话,本官记下了。本官虽不再任福建官员,不过福建新任的转运使大人,亦与我有同年同科之科,你以后若真遇着困难,亦可去求他。不过,行商一途,还在于你自己努力。”

    一边说,一边指着八娘,对林昭庆道:“我这义子,虽比你年少,若论行商实务,未必如你,但见识却未必比你差,他那经商亦可报国,以行商促进商品之流通,增加百姓就业,为国家贡献税赋,富财取之于民亦用之于民的论调,本官十分欣赏。同为少年英才,却不知林昭庆你为何于经商一途,亦有如此宏愿?若单纯只为你个人的财富,本官觉得,你虽能取一时之成就,将来却未必就能走的有多远。”

    林昭庆听了这话,再次打量了八娘一眼,眼中的锋芒,也染上些许惊呀之色,应道:“小民没有曾公子的见识,从前之所以经商,一是经商乃是小民热爱之事,二是大人鼓励我们当地的商人发展壮大,小民身为大宋百姓,不信大宋人与经商一事上,便比大食人国等蕃人差,李永兴所能做到的事情,身为大宋一员,小民亦可以做到。不过曾公子的话,也叫小民豁然开朗,想来大人之所以鼓励我们泉州商人发展,亦是因着财富取之于民,亦用之于民的道理吧?只有大宋百姓富了,咱们大宋国才会繁盛富强。而咱们大宋繁盛富强,百姓们才有正真的好日子。如此……今日听了曾公子于行商一途的见解,不错,小民虽只一介平民百姓,却亦有自己可报效朝庭,造福百姓的方式。便是太宗皇帝当年亦鼓励行商,小民今日就向大人许诺,将来一定会成为大人期望的商人。积累财富,纳税赋,广泽百姓。亦不负大人为我们泉州百姓,做的这许多有利之事。”

    “很好。你果然没有叫我失望。”蔡君谟对这位黑黑瘦瘦的少年,也不由得十分欣赏。又问起林昭庆,“听说你如今只是做内陆沿海的生意,以后有什么打算?”

    “回大人的话,这两年间,都是做的内陆生意,不过小民正打算明年开春后,亦出海游历一番,以长见识。内陆生意虽然可图大利,不过我们是海商,只有出海,去更多的蕃邦走走看看,以后才能图谋更大的发展。重要的是,小民的商行,如今的实力,虽还远不能与永兴商行相比,不过出海还是可以的。”

    蔡君谟想了一下,试问道:“我若让你再做一两年内陆生意,把出海的时间,推迟两年,你觉得如何?”

    “这?还请大人明示。”林昭庆很有些讶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