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福妻满满》


    第(2/3)页

    矿山要申请开采权并非易事,包括后续所有事宜,她需要投入大批人手进去。

    “成,既然如此,那改日本宫让人将合作协议草拟好后,我们再详细商谈签署。”

    翰林院旁的小酒馆。

    每到放衙时间,小酒馆的生意就特别好。

    小酒馆看似简陋,但里头的小吃酒水却是别有一番风味。

    来小酒馆浅酌一杯的基本上都是翰林院的各色官员。

    今日放衙后,新进翰林院的常益德与同僚数人如往常般进了小酒馆。

    自打殿试点中状元郎后,今科一甲进士很快就进了翰林院任职。

    常益德任从六品的修撰,同科榜眼和探花郎,则任正七品的编修。

    还有几位二甲三甲进士,因为殿试考得好,被授予庶吉士的身份,同一甲进士一起在翰林院内学习,待考评后再各自授予官职。

    说起翰林院,是朝廷最清贵的部门,是朝廷储才之地。

    常言有道: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由此可见翰林院的地位。

    “伯清兄,素闻扬州城有江南水乡之说,扬州女子各个温柔婉约,不知可是如此?”

    一杯小酒下肚,几位新进翰林的今科进士放下在翰林院的严肃神情,轻松写意地闲聊起来。

    问话的是今年的榜眼杨长卫,说起来他算是这一届最幸运的考生。

    原本考了二甲第一,按着惯例需要参加朝试才有机会成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

    哪知出了孟经作弊一事,他便直接由二甲第一提到了一甲第三。

    又因为不如江南才子徐伯清那般风流倜傥,被庆元帝点做了当届榜眼。

    徐伯清拿着折扇扇了扇,眉目含笑:“长卫兄,这江南女子个个柔情似水,那可是用言语无法形容其万一的,需得亲自去看了才能体会得到。”

    杨长卫目露神往之色:“哪日长卫去了扬州,伯清兄可要带长卫去见识一二。”

    徐伯清哈哈一笑:“自当如此。”

    一旁的两位同僚何渊和卢林忙笑着说同去,常益德则淡然笑笑,夹起一颗花生放入嘴里细嚼慢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