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准备-《有机农场》
第(2/3)页
在赵红军提出的招聘学生,用自行车送货的基础上,田川提出还要招聘一些专职配送工的要求,并且要有三人会开车,中心会配备两辆微型车,用来满足一些顾客的特别送货要求。
田川让赵红军在学校附近的四环路边租一间带冷库的仓库,赵红军找了几天,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最后田川在中介那里找到了四环边的一处平房,是三间正房带一个院子,总共有一百平方米,交通非常方便。田川把这个院子买了下来,请人改造成了配送中心,在露天的院子里,新建了两个冷库,一个是冷藏库,用来存放蔬菜水果类,另一个是冷冻库,准备将来用来存放肉制品。
刘美婷的会所建立起来了,到五月底一共登记了1300多名会员,其中高级会员有400多名。田川与刘美婷共同估计,在六月中旬开始销售后,每天平均会有八百个订单以上。这些顾客中有一半生活在农大周边几公里的范围内,非常适合自行车配送。西山的顾客有43家,数量不多,但全部是高级会员,田川准备用一辆汽车为他们配送。大约有三分之一生活在建国门附近,需要在那里设置一个单独的配送中心,也采用自行车配送。那边有几所大学,也可以招聘学生做配送工作。
赵红军出面,在那里的大望路租了一处仓库,作为配送中心的据点。那里不存货,每天由货车把包装好的订单商品送过去,由配送人员完成配送任务。那边多是普通顾客,配送的要求比较简单。
赵红军作为配送公司的总经理,同时负责两个配送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他不知怎么走通了学校老师们的路子,竟然可以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公司的事情上,而不必担心旷课挂科的问题。
在京城组建配送公司的间隙,田川抽时间回了两次家,布置蔬菜的采收和包装事宜,他深知,蔬菜的包装和卖相,直接关系到其销售档次。
除原来的司机,现在已经被提升为养鸡场场长的李二宝外,他又专门招聘了一名司机,负责每天从生产基地向京城的配送中心送货。为了送货进京方便,田川在京城以配送中心的名义购买了一辆厢式货车,交给基地使用。
新招聘的司机就是田川当时声称教他学车的叔叔田见顺。田见顺不是田川的亲叔叔,和他父亲田见广是一个爷爷。他年轻时当过兵,是在部队学的车,复员回到老家后,一直帮邻村的一家企业开大货车跑长途,往山西运货,再往回拉煤。去年遇到一次车祸,一辆失控的拖拉机撞了他一下狠的,货车报废了,他也受了不轻的伤。养好伤后,想到山西的货运车越来越多,风险也越来越大,自己的年龄已经超过四十岁,就想辞了那个工作,找一个轻松一些的。恰好田川要找司机,田爸做主,直接把田见顺给拉过来了。
田川和二叔谈过一次,往京城送货也不算轻松,需要每天凌晨三点出发,早晨五点左右到达京城的配送中心,要天天跑夜车,风雨无阻。如果有事不能去,就由李二宝代班送货。送货之外,一般没有什么其他工作,只要负责货车的维修保养什么的就行。收入不如开大车跑山西高,每月只有2000元。田见顺对此没有意见,答应了下来。
田川让爸妈额外招聘了三个人,负责连夜摘菜和包装,与大棚的原有工人配合,排夜班。
新大棚建立以来,一直没有选出能够主管蔬菜种植的管理人员,最后田川从京城招聘了一个农大的毕业生,也是雍阳县人,名叫齐立刚。齐立刚家距离田家村十多公里,在农大学的是农学,也是钟家洪老师的学生。他去年毕业后一直在京城打工,由于专业不合适,一直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田川给他开出一个月3000的高工资,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现在他负责所有新老大棚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及养鸡场的标准化工作,把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田川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
在蔬菜销售初期,所有的网上接单、采摘计划下达、标签打印等工作都由他亲自完成,再加上日常管理工作,齐立刚明显有些忙不过来了。田川让他在工人中选了一个高中毕业的女孩,学习电脑操作,负责接单、做采摘计划和打印标签,把齐立刚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了出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