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研发-《有机农场》
第(2/3)页
四楼是资料室、档案室、大会议室等功能性综合服务部门。
在办公楼后面,是一个特殊的厂房,这是研发中心的专用试制车间和整机实验室。试制车间主要配备各种通用加工设备和数控设备。目前,试制车间还为新农机生产线加工一些工艺装备等。
采棉机的开发工作已经全面开展起来。发展方向的论证已经完成,田川提出的小型机、仿制机和新概念机同时发展的思路得到了肯定。
现在小型单人采棉机已经开始设计,项目组制定的开发计划是在十月份采棉季中对手工功能样机进行采收验证。
仿制机进展也比较顺利,两台约翰迪尔采棉机中的一台已经完成了拆解,正在进行仿制设计。设计分为三个大的板块在同时进行。
一个是采棉机的核心部件采棉头的开发。这部分是采棉机完成将开放的棉花从棉株上摘取下来,并放进传送系统的操作部件。采棉头的开发难度在于高速采棉中各种精确动作的可靠性,精密零部件的耐久性,以及高速工作中的降温防火。
一个是动力和底盘的开发。像约翰迪尔9965五行采棉机,发动机功率达到了400马力以上,如此大功率的柴油发动机,国内只有少数几家柴油机厂可以生产,需要进行合理的选型。而如此庞大的设备,底盘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决定将来采棉机的整体设计合理性。从查询的结果来看,现在并没有现成的底盘可供选用,需要自己开发。这个部分的开发,龚丽华准备与大型拖拉机厂或汽车厂合作进行,目前正在与济南重汽及天津拖拉机厂谈合作或委托开发。
一个是其他结构和操控系统的开发。田川准备把打捆功能集合到采棉机上,以解放复杂的卸棉作业占用的大比例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这样本来就复杂的操控系统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包括车辆控制、棉花传输、压榨打捆、棉包卸车、采棉头控制等等多系统的综合控制需要复杂的一套操控系统,涉及液压控制、程序控制、车辆操控等多方面的人机交互。同时划分出来的多个功能模块也需要分别开发。
可以说,整个采棉机的开发,就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根本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开始时对田川提出的三年出样机持乐观态度的龚丽华,也开始慎重起来了。
魏文强已经在五月份回国,正式加入了采棉机开发项目,担任公司的总工。通过一个多月来的合作,他彻底获得了龚丽华的认可,两人配合得非常好。
田川还通过李涛的关系,从俄罗斯买来了两台原苏联产的采棉机,并拆解了一台。苏联采棉机的工作原理与美国机器不同,采净率要稍低一些,采棉工作效率也不高,只是胜在便宜。
田川要求研发中心在九月份前将两台完好的采棉机运到西疆省,在那里有全国最大的棉花集中种植基地。田川在石河子注册成立了一家农机服务公司,提前与棉花种植户签订了承包采棉服务,或田中收购棉花的协议,已经购买到5000多亩棉田的采收权,现在还在继续购买,他希望今年可以拿到三万亩左右的棉田采收权,用于验证两种采棉机的实际工作状况,为采棉机的开发获取充足的第一手数据资料。
至于新概念创新采棉机的研发工作,目前还处于预研阶段,设计人员还没有完全到位,只是进行了一些理论数据的查阅和大概发展方向的摸索工作。田川要求这方面的工作不要急,至少等到采棉季,实际了解了棉花的特性和现有采棉机作业的优缺点后,再决定研制方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