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农村博物馆-《有机农场》


    第(2/3)页

    许胖子痛快的答应下来。田川连忙把带回来的东西整理了一下,找出来一个在洛杉矶买的LV的钱包,又拿了两瓶洋酒和一条洋烟,开车去找许胖子了。

    第二天,田川就和青龙镇签了协议,在镇南头公路边占了五亩地,用来建加油站。

    …………

    从上次田川生病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村里的不少人家种植的供采摘的蔬菜已经陆续成熟了。在村长王大勇和村支书田龙的不懈努力下,在十天前,第一批来自津市的旅游采摘团已经到了村里。采摘团采摘蔬菜,认识农作物,体验农业劳动,采购村里的土特产,对这次行程总体上比较满意。亲自采摘的蔬菜的价格比市场价要高一点,对此,旅游团的人们普遍能够接受,毕竟亲自采摘的乐趣是平时体验不到的。而种植户也可以接受,相对于卖给批发商的话,只能卖到零售价的一半不到,虽然顾客的直接采摘造成了一定的浪费,但相对于批发价来说,收入还是有明显的增加。

    除了蔬菜种植户外,饭馆、土特产销售等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

    原大队部所在地,农村博物馆的建筑已经基本完成了,这是一片比较高大的仿古建筑,没有流行的琉璃瓦等富贵的宫庭元素,没有各种传说中的神兽雕塑,只有比较朴素的灰墙青瓦,只是房子建筑的比较高大,以适用于博物馆的展出需要。

    目前已经开放的展馆有三座:传统农具馆、家庭生活馆和四季劳动馆,还有一座土坯房建筑模型正在建设中。

    传统农具馆中,展出了大量的传统农具。这些农具包括牲畜劳动用的各种挽具类、运输车辆工具类、田间耕作用到的各种犁、碡轴、石碾等畜力工具、还有多种锄头、镐头、叉类、锹类、刀具等手工工具。在组织博物馆的时候,田川提出的最侧重的就是这些工具的收集和展出,这是田川最担心消失的东西。有一些工具,已经找不到实物,田川不得不请一些老手艺人出手,根据记忆重新制作。这些工具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多是用木材、藤类、石头、绳索等制作而成,在一些极为必要和关键的部位,才会有金属出现。比如农村最常见的犁,整体全为木制,只有深入土中的犁头是铸铁的,与土壤摩擦剧烈的底部,也是采用比较坚硬耐磨的枣木制作的,而不是金属,由此可以看出,在生产力比较低下的过去,金属是多么珍贵的材料了。馆中对各种农具的特点和用法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不少还附有使用图,有的是绘画,多数是照片。这些照片是村民们模拟摆拍的,极少有真实的老照片,在以前的农村,照像是一件极度奢侈的行为,谁也不会把珍贵的底片用在平凡的日常劳动中。

    家庭生活馆展出的是普通农家的日常生活场景。

    家庭主妇是生活馆的中心主题。全家人的全部衣物和鞋袜之类,都要由家庭主妇用布料动手裁缝,在更早一些的时候,采棉、轧花、纺线、织布等工作都要自己动手完成,其劳动强度更是大到难以想象。而且为了节省灯油,多数人家晚上一般是不点灯的,这一切工作都要在白天完成。

    炊具部分更有特色。铁锅、菜刀和锅铲往往是一家最大的三件铁器,所以两家打架时砸破对方家里的铁锅是极其严重的行为。家里的一切饭菜都是出自这一口铁锅,不要担心太麻烦,饭菜基本都是菜或粥在下,主食在上,一次完成的。多数时候的下饭菜是大缸里腌制的咸菜,其他的菜包括白菜、土豆什么的,都会在大锅里用盐熬熟。炒菜是很少出现的,这一点可以从炒菜放油用的一个铜钱大的平底片状的油勺中看出来。

    从这里展示的各种生活用品中,人们能够清晰的感受到那时人们生活的艰辛,很多来旅游的孩童们表示,根本无法想象如何长年累月的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