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现在讨论“性本论”的辩论决赛上,也不会出现如此完美无瑕的结辩词了! 蒋建昌顿时觉得自己人生圆满了! 而越是仔细品,越觉得朱铨的这份结辩词的高明。 作为一个结辩手,永远要面对这样的困境: 那就是你被给予的时间与你要论述的内容永远不成比例。 因为只有短短的三分钟。 在这三分钟内,结辩手既要总结一场变幻莫测的辩论赛,又要对己方论点进行论证与升华。 因此,如何处理驳论与立论的关系; 如何处理攻击性与说理性的主次; 如何使攻击性与说理性为共同的论题服务; 这三个方面就成为考验一位结辩手是否出色的三道门槛。 可以说的是,朱铨这篇陈词除了驳论与立论均堪称上乘外,最值得赞美的是朱铨在驳论与立论的时间分配上体现了最佳辩手的气魄。 经过审时夺势,朱铨准确地判断出正方旧减洼队的症结在于概念上对于“本”字始终模糊的定义,以及逻辑上不能自圆其说的通通归于社会的客观影响,并且评委们以及察觉到了正方的两个错误。 所以,朱铨此时,驳只需驳两点,且无需深谈,只需点到即止。 另一方面,己方华国队立论除了抑恶扬善一点不断为对方扭曲外,已经阐述清楚。 此时,只要再点出这一立论基础即可。 基于以上判断,这就有了这样一篇出色的结辩陈词。 蒋建昌对此也相当的欣慰。 因为,在培训的时候,蒋建昌也对朱铨等人说过,一定要揣摩评委在听到了对方发言之后的感受,一定不要单纯的只是觉得“我”听到了是什么感受。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戳中评委的痛点,才能赢得比赛。 这对于朱铨这个参加过《奇葩说》的人来说,很好理解。 因为《奇葩说》的评判标准就是看双方能够说服的倒戈观众多,谁就赢。 这不就是像大专辩论赛上的情况一样吗? 只不过不是观众的赞同数量,而是在五位评委中要占据三席及以上了。 所以,“实力+讨巧”,焉能有不胜之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