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因此,在赛前,蒋建昌就格外提点过朱铨在结辩时的秘籍: 驳论不求将对方粉身碎骨,只需让其不能翻身; 立论不求己方滴水不漏,只需没有硬伤。 而将重点放在升华上的直接效果是,使己方的立论基调远远超出对方,使得这篇陈词在评委与观众那里就可以取得最大的效果。 这样,驳论一分不多,立论一分不少,升华也恰到好处,恰似一位淡扫蛾眉的美人。 诚所谓,“肌肉细腻骨肉匀”。 蒋建昌不由的继续看向大屏幕,此刻,是旧减洼队的四辩进行结辩。 是继续卫冕,还是被翻盘“滑铁卢”,就看这个旧减洼队四辩的结辩了。 在朱铨的攻势下,对方还想做最后的抵抗,然而在急于求解释的心情下,越说越离题,越说越不正确,越说漏洞越多。 等到了最后的时候,居然将刚刚朱铨提出来的错误之处,一个个的都犯了个遍。 一点公信力都没有了。 根本不能引发评委与观众们的共鸣。 就连他们本土的观众,都因为这个四辩的尴尬发挥,都鲜有掌声。 “这个反方四辩说的话怎么这么的奇怪呢?这不是给我们送人头的么?” “看来咱们华国队稳了!” “很期待我们说出那句经典的说辞啊!” “第一次觉得一个辩手说的话难听啊!以前听不懂,都是“哇,说的好正确”;现在这个,都输“切,说的好垃/圾”。” “哈哈,总结的真经典啊!” “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还有最后三十秒,就可以宣布我们华国队卫冕了!” “让我们倒数五个数:五、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