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可怎么办?没有足够的养分,就算嫁接成功了,桑苗也长不好啊。”阿菱看着发黄的新芽,急得直跺脚。 风澈想了想,说道:“我们可以用蚕沙和腐熟的秸秆做肥料,蚕沙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能给桑苗补充养分。另外,我们可以在桑基上搭建简易的遮阳棚,既能防止雨水直接冲刷桑苗,又能让桑苗接受适量的阳光。” 他立刻让百姓们收集蚕沙和秸秆,堆在一起腐熟,又带着大家用竹竿和稻草搭建遮阳棚。阿菱跟着风澈,把腐熟的肥料撒在桑苗根部,再小心翼翼地给桑苗浇水:“风澈哥,这样真的能让新芽恢复吗?” “肯定能!”风澈拍了拍他的肩膀,“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众人的精心照料下,水桑接穗的新芽渐渐恢复了生机,嫩绿的叶片在阳光下舒展,显得格外有活力。半个月后,嫁接的湖桑全部存活,长出了茂盛的枝叶,叶片比普通湖桑更大、更厚实,带着淡淡的光泽。 与此同时,桑基鱼塘也修建完成了。一片片桑基整齐排列,上面种满了新培育的水桑苗,旁边的鱼塘里,鱼苗在水里欢快地游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水乡桑蚕图。百姓们看着眼前的景象,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蚕房也重建好了,新的蚕房比原来更宽敞、更坚固,屋顶的油毡和青砖墙壁能有效防水防潮,蚕房里还安装了陈老伯改良的防水缫丝机。风澈和陈老伯带着百姓们,把培育好的蚕种放进蚕匾里,铺上新鲜的水桑叶。 “大家注意,水桑叶虽然耐涝,但喂食前还是要晾干表面的水分,不然蚕宝宝吃了会拉肚子。”风澈一边示范,一边说道,“蚕房里的温度要保持在三丈二左右,湿度控制在六成,每天要通风两次,防止霉菌滋生。” 阿菱学得格外认真,他按照风澈教的方法,仔细调节蚕房的温度和湿度,每天按时给蚕宝宝喂食、清理蚕沙。在他的照料下,蚕宝宝长得很快,从小小的蚁蚕,慢慢长成了白白胖胖的蚕宝宝,每天都能听到它们啃食桑叶的“沙沙”声。 第三章 梅雨收蚕茧 梅雨渐渐停歇,阳光终于穿透云层,洒在湖州的土地上。东林村的桑基鱼塘里,水桑苗长得郁郁葱葱,桑叶肥厚多汁,鱼塘里的鱼苗也长大了不少。蚕房里的蚕宝宝已经到了五龄,体型比普通蚕宝宝大了一圈,通体呈淡绿色,正忙着吐丝结茧。 风澈和阿菱每天都要去蚕房查看,看着蚕宝宝们在蚕匾里结成一个个饱满的蚕茧,心里充满了成就感。“风澈哥,你看这些蚕茧,比去年的大好多,颜色也更鲜亮。”阿菱指着蚕匾里的蚕茧,兴奋地说道。 风澈笑着点头:“这是水桑叶的功劳,水桑叶养分充足,蚕宝宝吃了长得好,吐出来的丝也更结实、更有光泽。等缫出丝来,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陈老伯则忙着调试防水缫丝机,准备缫丝。经过改良的缫丝机,在潮湿的环境里运转得格外顺畅,一次能缫出三十绪丝,比原来的机器快了一倍。“阿菱,你过来学学怎么操作缫丝机,以后村里的缫丝工作,就要靠你们年轻人了。”陈老伯笑着对阿菱说道。 阿菱立刻凑了过去,认真地学习缫丝机的操作方法。陈老伯耐心地教他如何调节温度、如何勾起丝头、如何缠绕丝线,阿菱学得很快,没过多久就能独立操作缫丝机了。当第一缕洁白的蚕丝从蚕茧里被抽出来,缠绕在丝籰上时,阿菱激动得手都在发抖。 “成功了!我成功缫出丝了!”阿菱欢呼着,声音里满是喜悦。 村里的百姓们闻讯赶来,看着缫丝机运转,看着蚕丝源源不断地缠绕在丝籰上,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老蚕农们摸着洁白的蚕丝,眼眶湿润了:“没想到我们还能在洪水里收蚕茧,还能缫出这么好的丝,这都是风澈小公子和陈师傅的功劳啊!” 缫丝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天都能缫出大量的蚕丝。风澈则带着百姓们,把缫好的蚕丝打包,准备运往京城。周大人看着一捆捆整齐的蚕丝,高兴地说道:“今年虽然遭遇了洪涝,但有了水桑和防水缫丝机,我们的蚕丝产量不仅没减少,反而比去年增加了一成!” 凤染霜收到湖州的捷报时,正在长乐宫的桑园里查看水桑苗的生长情况。守苗爷爷培育的水桑苗已经长得很高了,叶片繁茂,根系发达。“太好了!湖州的水桑培育成功了!”凤染霜拿着捷报,脸上满是欣慰,“立刻给湖州回信,让他们把水桑苗的培育方法记录下来,推广到江南所有水乡,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慕容冷也十分高兴,他下令嘉奖风澈和陈老伯,以及湖州的百姓们:“湖州百姓在洪涝中坚守桑蚕事业,风澈和陈老伯尽心尽力传授技艺,值得嘉奖。朕要把湖州的桑基鱼塘和水桑培育方法,写入《万国桑蚕录》,让各国都学习借鉴。” 七月中旬,湖州的第一批蚕丝运往京城。风澈和阿菱也跟着船队一起回到了长乐宫。阿菱第一次来到京城,看着高大的宫殿和繁华的街道,眼睛都看直了。“风澈哥,京城好大啊!比我们湖州热闹多了!” 风澈笑着说:“以后还有机会来,桑蚕学堂马上要招新了,你要是想来学习,我可以帮你报名。” 阿菱眼睛一亮:“真的吗?我当然想来!我想学好更多的桑蚕技艺,回去教更多的百姓,让我们湖州的桑蚕事业越来越好!” 在长乐宫,凤染霜和慕容冷亲自接见了风澈和阿菱。凤染霜看着阿菱手里的桑蚕笔记,上面记满了水桑培育和防水缫丝的方法,字迹工整,还画了许多插图,忍不住称赞道:“阿菱,你真是个好学的孩子。桑蚕事业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以后要好好努力,把湖州的桑蚕技艺发扬光大。” 守苗爷爷也格外喜欢阿菱,拉着他的手,把一本《桑苗培育精要》送给了他:“这是我一辈子的经验总结,你拿着好好学,以后培育出更好的桑苗。” 陈老伯则拍着阿菱的肩膀:“我的缫丝机还有很多可以改良的地方,以后你有什么想法,随时可以来找我探讨。” 阿菱捧着《桑苗培育精要》,激动得热泪盈眶:“谢谢皇后娘娘,谢谢守苗爷爷,谢谢陈师傅!我一定会好好学,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第四章 水乡桑蚕节 回到湖州后,阿菱果然报名参加了桑蚕学堂的招生考试,凭借扎实的桑蚕知识,顺利被录取。消息传到东林村,百姓们都为他感到高兴,大家凑钱给阿菱准备了学费和生活费,还特意做了一床蚕丝被,让他带到京城。 “阿菱,到了京城要好好读书,学成本领回来,教我们更多的桑蚕技艺。”老蚕农拍着阿菱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阿菱用力点头:“放心吧,我一定会的!等我学成回来,我们一起把湖州的桑蚕事业做得更大、更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