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天下桑香续:水乡桑雨润-《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第(3/3)页

    送走阿菱后,风澈留在湖州,继续指导百姓们推广水桑和桑基鱼塘。在他的努力下,短短一个月,湖州就有十几个村子都栽种了水桑,修建了桑蚕鱼塘。各地的蚕农们纷纷赶来湖州学习,风澈干脆在东林村设立了“水乡桑蚕教习所”,专门传授耐涝桑苗培育、防水蚕房搭建和防水缫丝技艺。

    九月初九,重阳节那天,湖州举办了第一届“水乡桑蚕节”。此时的湖州,天高气爽,桑基鱼塘里的水桑长得郁郁葱葱,鱼塘里的鱼儿肥硕,蚕房里的蚕宝宝正忙着吐丝结茧,一派丰收的景象。

    桑蚕节的会场设在东林村的桑基鱼塘边,周围挂满了用蚕丝编织的灯笼,上面绣着蚕宝宝、桑苗和鱼儿的图案,格外精致。会场里摆满了各地送来的桑蚕制品,有湖州本地的水桑蚕丝锦缎、苏州的桑丝刺绣、杭州的桑蚕丝手帕,还有来自南洋的婆罗桑锦、琉球的寒桑丝绸,琳琅满目。

    百姓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会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老人们坐在桑树下,一边品尝着桑果酒和桑叶糕,一边聊着今年的丰收;年轻人则在鱼塘边比赛捕鱼、采桑叶,欢声笑语不断;孩子们拿着蚕茧做的玩具,在桑林里追逐嬉戏。

    风澈作为特邀嘉宾,坐在**台上。周大人拿着话筒,对众人说道:“今天,我们举办第一届水乡桑蚕节,既是为了庆祝丰收,也是为了感谢风澈小公子和陈师傅,感谢大乾朝廷对湖州桑蚕事业的支持。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能在洪涝中保住桑苗和蚕种,才能有今天的丰收!”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百姓们纷纷向风澈挥手致意。风澈站起身,笑着说道:“各位乡亲,其实我没做什么,真正厉害的是你们自己。是你们在洪水中不放弃,是你们努力学习新的技艺,才有了今天的成果。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湖州的桑蚕事业一定会越来越好,水乡的桑香一定会飘满天下!”

    桑蚕节上,还举办了桑蚕技艺比赛。来自各地的蚕农们同台竞技,比拼水桑嫁接、蚕种培育、缫丝和织布技艺。一位来自苏州的蚕农,用湖州的水桑蚕丝织出了一幅《水乡桑蚕图》,上面绣着桑基鱼塘、蚕房和忙碌的蚕农,栩栩如生,获得了织布比赛的金奖;一位来自杭州的蚕农,培育出了一种体型更大、产丝量更高的蚕种,获得了蚕种培育比赛的金奖。

    陈老伯也带着他最新改良的防水缫丝机来到了桑蚕节,机器运转时,蚕丝如银线般缠绕在丝籰上,引得众人啧啧称奇。“这台机器比之前的更先进了,一次能缫出四十绪丝,而且更节能、更耐用。”陈老伯骄傲地介绍道。

    桑蚕节的最后,举行了盛大的颁奖仪式。周大人为获奖的蚕农们颁发了奖牌和奖品,奖牌是用纯金打造的,上面刻着“水乡桑蚕能人”六个字,奖品则是一套桑蚕工具和一本《万国桑蚕精要》。

    夕阳西下,桑蚕节圆满结束。百姓们意犹未尽,纷纷表示明年还要举办桑蚕节,而且要邀请更多地方的蚕农来参加。风澈站在桑基鱼塘边,看着夕阳下的桑林和鱼塘,心里暖暖的。他知道,湖州的桑蚕故事,已经翻开了新的篇章。

    第五章 桑香传水乡

    桑蚕节结束后,湖州的桑蚕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快。水桑苗的培育方法被推广到了江南各地,苏州、杭州、无锡等水乡城市,都开始栽种水桑,修建桑基鱼塘。大乾朝廷也派人在江南设立了桑蚕推广站,专门指导百姓们发展桑蚕事业。

    风澈则接到了新的任务,要去苏州指导当地百姓培育水桑。苏州和湖州一样,也是江南桑蚕重镇,每年梅雨季节都会遭遇内涝,桑蚕事业受到很大影响。得知风澈要来,苏州知府亲自带着百姓在码头等候。

    “风澈小公子,欢迎你来苏州!我们早就盼着你来了,湖州的水桑和桑基鱼塘,我们都听说了,真是太厉害了!”知府握着风澈的手,热情地说道。

    风澈笑着说:“知府大人客气了,我这次来,就是要把水桑培育和桑基鱼塘的方法教给大家,让苏州的桑蚕事业也能摆脱内涝的困扰。”

    在苏州的日子里,风澈每天都和百姓们一起忙碌。他带着大家在桑田里嫁接水桑接穗,指导大家修建桑基鱼塘和防水蚕房。苏州的百姓们学习热情很高,每天都有很多人来请教问题,风澈总是耐心地一一解答。

    有一次,一位蚕农发现自己培育的水桑苗叶片上长了斑点,急得团团转,连忙来找风澈。风澈跟着他来到桑田,仔细查看叶片上的斑点,又检查了土壤和水质,说道:“这是桑褐斑病,是因为土壤湿度太大,通风不良导致的。我们可以用波尔多液喷洒叶片,再加强桑田的通风,就能治好。”

    他立刻教蚕农如何配制波尔多液,如何喷洒。没过几天,桑苗叶片上的斑点就消失了,蚕农高兴地对风澈说:“风澈小公子,太谢谢你了!要不是你,我的桑苗就全完了!”

    在风澈的指导下,苏州的水桑培育和桑基鱼塘建设进展得很顺利。三个月后,苏州的第一批水桑苗就长成了,桑基鱼塘也修建完成。蚕农们看着茂盛的水桑和肥硕的鱼儿,脸上满是喜悦。

    离开苏州时,知府送给风澈一匹用苏州水桑蚕丝织成的锦缎,上面绣着苏州的园林风光,精美绝伦。“风澈小公子,这是我们用新培育的水桑蚕丝织成的锦缎,送给你做个纪念。感谢你为苏州桑蚕事业做的一切,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再来苏州!”

    风澈接过锦缎,笑着说:“一定!我相信,苏州的桑蚕事业一定会越来越好!”

    回到湖州时,已经是冬天。东林村的百姓们正在准备过年,桑园里的水桑苗被盖了一层厚厚的稻草,蚕房里的蚕种也被妥善保管起来。阿菱从京城寄来了一封信,信里说他在桑蚕学堂学得很开心,守苗爷爷和陈老伯都很照顾他,他还学到了很多新的桑蚕技艺,明年放假就回来,教大家如何培育更优质的蚕种。

    风澈看着信,心里暖暖的。他走到桑基鱼塘边,看着结冰的鱼塘和盖着稻草的桑苗,仿佛看到了明年春天,桑苗抽出新芽,鱼塘里的鱼儿欢快游动,蚕宝宝在蚕房里啃食桑叶的景象。

    春节来临,长乐宫的凤染霜和慕容冷收到了来自湖州的新年礼物——一箱水桑蚕丝锦缎和一瓶桑果酒。凤染霜看着锦缎上精美的图案,笑着对慕容冷说:“你看,湖州的桑蚕事业已经发展得这么好了,这都是风澈和百姓们努力的结果。”

    慕容冷打开桑果酒,酒香混合着桑果的清香扑面而来:“是啊,江南水乡的桑香,终于也飘到京城了。等明年春天,我们去湖州看看,亲眼看看那里的桑基鱼塘和水桑苗。”

    除夕夜,湖州的东林村张灯结彩,百姓们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聊着今年的丰收和明年的希望。风澈和大家一起坐在桑基鱼塘边,看着漫天的烟花,心里充满了憧憬。他知道,江南水乡的桑蚕故事,还在继续,在每一滴滋润桑苗的雨水里,在每一个饱满的蚕茧里,在每一个为桑蚕事业努力的人心里,生生不息,温暖绵长。

    这天下桑香的传奇,跨越了山海,穿越了寒暑,在江南水乡的烟雨里,在北国的风雪里,在西域的沙漠里,在南洋的雨林里,不断书写着新的篇章。而风澈知道,只要还有人愿意为桑蚕事业付出,只要还有人坚守着那份温暖与希望,这桑香就会永远飘满天下,这传奇就会永远延续下去。

      


    第(3/3)页